来源:唐河红十字会医院
包皮术后一周切口上方皮内出现无,痛性、触感类似 “软脆骨” 的疙瘩,可能是局部水肿、血肿,也可能是瘢痕组织早期表现,具体分析如下:
1. 局部水肿
原因:包皮环切后,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暂时受阻,组织液易积聚在切口周围,形成水肿。
特点:
质地较软,边界不清晰,按压时可能有轻微弹性(类似 “软脆骨” 的描述可能与此相关)。
通常无,痛或仅有轻微不适,无明显压痛。
水肿可能集中在切口上方的皮肤下,外观可能略显隆起。
2. 小血肿
原因:若术中或术后局部小血管止血不彻底,可能形成小血肿,血液凝固后形成质地偏硬的结节。
特点:
质地可能比水肿稍硬,边界相对清晰,按压时可能有轻微 “韧性”。
若血肿较小且稳定,通常无,痛,颜色可能偏暗(但皮肤覆盖下可能不明显)。
3. 早期瘢痕组织或线结反应
若缝合线(尤其是不可吸收线)未完全吸收或排出,可能在局部形成小结节,触感偏硬,类似 “脆骨”,通常无,痛。
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,早期瘢痕组织增生也可能表现为局部硬结,质地较韧。
4. 术后感染
感染区域会发红、发热,触感热痛,有时有波动感,并可能伴随发热。
及时就医的情况:
疙瘩明显增大、变硬,或出现疼痛、红肿、渗液。
出现发热、切口裂开等异常表现。
唐河包皮手术医院表示,目前无,痛、无其他不适的情况下,局部水肿的可能性更高,属于术后常见恢复过程,不必过度担心。多数会随时间逐渐消退。若实在担忧,可在术后 2 周左右复查时让医生直观检查,明确性质(医生通过触诊通常能快速判断),更放心。